 |
發表於 2009-12-30 16:06
實際上,空氣污染問題又豈止是廣州這一個城市的痛,只不過廣州出了個鐘南山,一席“黑肺說 ”,驚醒一座城。早在今年一月份,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朱建平做客中國網進行線上訪談時透露,應該說我們國家環境狀況比較嚴峻,我們國家的整個空氣品質達不到國家標準的城市占了1/3左右。 H# a8 j7 R; x- S `+ R$ ]- f/ n
& q- ~0 B$ }" x! e: f8 D( U+ i國家疾病控制中心一官員曾在公共衛生論壇上說,我國近年來大氣污染情況嚴重,目前有10億人生活在總懸浮顆粒物超標的環境下,6億人的生活環境二氧化硫超標。有人據此推論,有個“黑肺”其實不是廣州人的特徵,而很可能是很多都市人正在面對和即將面對的殘酷現實。
' B) f+ ^% f$ L |3 }
/ H: L8 r7 s `+ e4 H* V- Y. S2006 年,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最新的《空氣品質標準》提出,可吸入顆粒含量這個數值應低於每立方米20微克。按照20微克的標準,在一份由民間機構列出的 2006年度按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年日均值統計排行版上,參與排行的國內54個地級市沒有一個能夠達到這一標準的。最高為蘭州市:193微克,最低為桂林市:30微克。其中上海排名35,為86微克,廣州排39位,76微克,深圳排47位,為64微克。遺憾的是,我們找不到同一時段北京的資料,但是有這樣一份資料:北京在2000年以後的7年間,一直在141-162微克每立方米。* g2 v0 c9 n% Q, v* E# ~; B6 k
" z( s$ ]5 L2 C( @" r3 ?. B$ @北京( D$ r& W* H2 s: u/ R3 H2 O
# T1 p- O" A" k
說起空氣,北京人最怕的是沙塵暴。那個空氣根本就不是人呼吸的空氣。然而基本上每年北京還是會來那麼十幾次。這個對肺的傷害自不必說。其他的空氣品質也不見對肺有多好。: z3 U h p) ` g
6 G9 O1 J e* y' H& h! `在國家環境保護部的網站上,可以查詢到北京以及全國其他城市每日的空氣品質狀況,2008年6月份的北京,從6月1日至6月25日,有七天有輕微及以上級別的空氣污染,其餘天數為良,無一日為優。而這些“優”或“良”的標準,不過是中國自己的標準。2 X! N" g, @( k
: A$ ^ _7 Z @9 j( L& [# @, c g! ^: c; k
另有資料顯示,根據2006年8月份北京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單日看,31天中只有4天在世界衛生組織標注的安全濃度範圍以內。以剛剛過去的五月份為例,31天中,只有5天日均值低於70微克,高於100微克的天數為13天,即有13天為輕微至中度重污染。& y6 F) e+ B( H
0 D' P9 r9 t. f6 _4 i
上海
# w- ^( r+ ~! H! q0 _; Q" C- s" M6 }3 X8 g4 b/ t" w) d5 }: }% g# H
2007 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為優良的天數共328天,優良率達歷史最高。這和上海市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的環保投入不無關係。就拿今年6月14日到20日的空氣品質來說,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指數周平均值分別為26、27、49,全周的主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 l6 g6 L* J2 @0 d- V. {" F
! @# n& l6 g1 j4 e9 X8 L9 v2 b
此外,但上海也有其他苦惱,2007年全市降水PH平均值為4.55,酸雨頻率為 75.6%,較2006年上升19.2個百分點,近5年上海市酸雨污染呈逐年上升趨勢。除了酸雨,或許是因為處在中間,上海不僅會出現灰霾天氣,也會遭遇揚塵天氣,去年四月的一次揚塵天氣,使得上海的可吸入顆粒日均值達0.623毫克/立方米。& X0 f, K3 j& V l
7 w7 V, @% }* c6 i# C/ f0 I4 O
廣州9 Q+ C. e9 A0 Y/ `% y
( ~7 Q6 c' F* R0 X3 M; w
生活在北京的人對沙塵暴天氣心有餘悸,而廣州的市民則對無論晴天雨天灰濛濛的天氣感到鬱悶。在廣州市政府公佈的2007年環境狀況中,空氣品質優良天數 333天和灰霾131天赫然並列。廣州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楊柳解釋說,我國現行的空氣品質評價標準只有三個指標: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即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的顆粒物),卻不包括與灰霾密切相關的細粒子。正因為國家評價體系根本不測PM2.5、PM1等細粒子,造成了空氣品質指數不能反映灰霾嚴重程度。
# R1 Y. O* Z3 V/ @( r
; w* C) |9 [- V1 e% T) z氣象部門資料顯示,2007年廣州地區PM2.5年平均濃度是美國標 准的3.3倍;省政府課題《珠三角空氣品質研究》顯示,廣州市區街道有機物苯的濃度超過歐洲標準3.1倍。環保部門的監測則表明,廣州氮氧化物和臭氧的濃 度也不低。灰霾問題專家吳兌建議,在廣州這樣的大城市,污染已轉變類型,這些地區應有新的空氣品質評價體系。
) V! g# }, z3 i a: G6 v& t7 c' `& j0 ]3 T9 q
深圳1 u" S* i: A0 U
% S7 a1 w( l: {/ Q: H
深 圳市的空氣品質也並不樂觀,根據深圳市氣象臺發佈的消息:2007年全年灰霾日達到226 天,刷新歷史紀錄。與廣州的天氣出現相類似的情況,一方面是灰霾天氣嚴重,一方面卻是原有空氣監測方法出現形勢喜人的“優良率”。2007年深圳市環境空 氣質量達優良的天數共計361天,占全年的98.9%,比上年增加2天;二氧化氮是空氣中的首要污染物。 |
|
|